1. 首页
  2. 各地新闻

乾隆朝历史上的最大疑案:如懿到底为何断发? 代刷网

《如懿传》虽说与之前《甄嬛传》、《延禧攻略》等主流宫斗“打怪升级”的路线有所不同,但如懿终究还是在冷宫里死掉了,带着她“兰因絮果”的了悟与慨叹,以及记忆中那一抹少男少女美好爱情的剪影。
整部作品,基本上可以说是披着清朝的皮相,其精神的内核其实是现代人的夫妻观念和现代女性的性别意识。剧集用漫长的篇幅讲述了一对少年夫妻逐渐走向陌路的故事。这种转变其实是润物细无声的,但关键的点,无疑是后期南巡过程中“如懿断发”这个情节了。这一情节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相对尊重历史也成了今夏两部清宫剧受到好评的原因之一。不过历史上的“继后断发”,到底是为了什么?这原因与《如懿传》里可是大不一样了。

如懿断发
一、皇后疯了:历史上如懿
断发的“官方解释”
跟影视剧中表现的一样,历史上的如懿断发事件,也是发生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第四次南巡当中。事情的大概经过,其实并不复杂。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乾隆皇帝携皇太后、皇后以及一众嫔妃开始南巡。在开始的时候,帝后关系表面上还是比较和睦的。二月初十这天,皇帝和太后还为皇后庆祝了生日。又过了一个多月,到了闰二月十八这天,龙舟到了杭州蕉石鸣琴。从清宫的档案中能看到,这天传早膳的时候,膳单上还有皇后的名字。可到了晚膳的时候,皇后的名字就被盖住了,换上了令贵妃的名字。可见断发的事情,应该就发生在闰二月十八这天白天了。

如懿断发
如懿因何断发?乾隆在安排如懿葬礼的诏书里是这么说的:“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恰幸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意思很直白:皇后疯了!至于不能恪守孝道之类,应该就是指断发这件事了。后来乾隆四十三年时乾隆曾说起这事:“(皇后)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毕竟在满人的习俗里,断发是有诅咒夫家的意思的。
出门时还好好的,怎么就疯了呢?官方的解释无疑很难让人信服。尤其是这诏书是在如懿死后马上发布的,一点“为死者讳”的意思都没有。这等于是把帝后之间的矛盾直接昭告天下了!于是坊间就有了很多传闻,比如南巡时皇帝上岸找姑娘云云,这些在稗官野史中也多有记载,《如懿传》里也采用了这个情节。

乾隆和烟花女子水玲珑
但稍微从常理上推测一下就能想到,这类“八卦”多不靠谱。作为一个妾室出身(如懿早年是乾隆的侧福晋),在一夫多妾制下成长起来的女人,在很清楚断发意味着什么的情况下,会因为皇帝找几个野女人就“疯了”?这等心性,后宫里生活那么多年,早该疯了吧?
二、如懿断发的真实原因
那么,如懿到底因何断发?这等皇室的宫闱秘事,除了当事人是没人知道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清代的一些档案中,找到最接近历史真实的那个可能。
应该说,如懿之所以断发,是在当时一系列压力的刺激下,做出来的一个非常之举。从这个角度说,乾隆说皇后“疯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毕竟人在持续重压之下,是有可能失去理智的。如懿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令妃上位,皇后失宠
当时已经48岁的如懿,失去了皇帝的宠爱。现代人往往用今天的爱情观念去理解古代后宫“失宠”的意思,其实这是很不准确的。古代皇室的婚姻关系,夹杂了太多的权衡和利益,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在这里面往往是最不重要的因素。所以,如懿面临的“失宠”,其实远不是失去“爱情”那么简单,最主要的还是会失去权力和地位。

帝后离心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历史上那么多皇后,老了以后皇帝都会纳年轻的嫔妃啊,怎么也没见她们反应那么大?这里就得跟大家说说当时如懿面临的具体环境了。
得益于今年夏天的两部清宫剧,令贵妃魏佳氏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如懿断发这个事,和令贵妃就有着直接的关系。令贵妃小乾隆16岁,从乾隆二十年后开始得宠,到事发的乾隆三十年,一共为乾隆生了三男两女五个孩子,应该说是这十年里最得宠的妃子。

大反派魏嬿婉原型就是令妃
当然,如果只是能生娃,这可能还不至于太过刺激皇后,最关键的还是皇帝和太后的态度。咱们可以梳理一下断发事件前后令贵妃的大致经历:
闰二月十八,如懿断发。四月二十日,南巡结束,五月初九日,晋令贵妃为皇贵妃,五月十日,皇帝下旨收回皇后所有册封,六月十一日,晋令贵妃为令皇贵妃,行册封礼。
这段经历里最重要的三个字是:“皇贵妃”。断发前后发生的事情里,这个事应该是最能刺激如懿的事情了。五月份令贵妃晋封,这个决定在春天南巡的时候,皇帝和太后应该就有明确的想法了。那么,为什么一个“皇贵妃”,就让如懿几乎立刻崩溃呢?

魏嬿婉被封为皇贵妃
清朝的后宫制度,很多人都知道:皇后1人,位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其他贵人、答应、常在等无算。皇贵妃位在皇后之下,但这个位置,在清朝的后宫里是极为敏感的!
从清朝开国到乾隆朝,后宫中一共出现过13位皇贵妃,但这13人中,有7人是死后或后代皇帝追封的,还有3人是在重病时晋封的,很快就死去了,这种晋封冲喜的意思很明显。另有2人,即康熙的皇贵妃佟佳氏和如懿自己,当时后宫没有皇后,以皇贵妃摄六宫事,后来都晋升为皇后。
真正皇后和皇贵妃并存,并且长期共事的,在乾隆之前只有一次,谁呢?那就是顺治皇帝最宠爱的董鄂妃!就是这一次,当时顺治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如履薄冰的过了四年呢。毕竟董鄂妃入宫当年八月封贤妃,十二月就晋封皇贵妃,这速度太吓人了!而且这四年里顺治屡次有废后的打算,只是没成行罢了。

电视剧《孝庄秘史》中的董鄂妃
所以说,在清朝的后宫里,皇贵妃这个位置,如果不是为了冲喜,那基本上就是皇后的预备役了,如懿自己就是从皇贵妃变成皇后的。所以,当年老色衰的如懿,听说皇帝和太后要封令贵妃为皇贵妃的时候,那压力是可想而知了。
2、立嗣迟迟未决
如果说令贵妃晋封皇贵妃的事儿,是如懿断发的直接原因的话,那还有一个事情,给如懿带来了长期持续的心理压力,可以说是这件事的一个重要的诱因,那就是立嗣。毕竟后宫里母凭子贵,如果自己的儿子能被立为储君,那基本上不管其他妃子怎么得宠,自己皇后的位置都比较稳了。
大家都知道,从雍正开始,清朝的立储制度改为了密储制度,乾隆本身就是密储制度的受益者。而且,在立储方面乾隆一直有个念想,就是想要立皇后生的嫡子为储君,这一点在富察皇后在世的时候表现得很明显。
如懿作为从宝亲王时代就跟在乾隆身边的侧福晋,对乾隆的这个心思当然也是明白的。后来当上了皇后之后,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被立为储君。不过这一次,只能说如懿的运气真的不好。
乾隆十七年、二十年她先后生下了两个皇子,即十二阿哥永璂和十三阿哥永璟,其中永璟19个月就夭折了。但这段时间里,乾隆似乎忽然对立嗣的事儿表现得犹豫了起来。一直到乾隆31年如懿过世的时候,乾隆的17个儿子全都出生了,立嗣的事依然没有动静。这应该说给如懿带来了持续的心理压力。

《如懿传》里的十二阿哥永璂
乾隆三十年南巡的时候,乾隆准备将令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此时令贵妃所生的十五阿哥,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已经6岁了,所谓子随母贵,如懿可能预感到,这个孩子将来会被立为储君。
此外,乾隆三十年如懿48岁,用现在的话说,这个年龄的女人正处于更年期,情绪往往很不稳定。失宠和立储两个事带来的压力加在一起,应该就是导致她情绪崩溃的主要原因了。
文 史 君 说
《如懿传》可以说是一个包着清宫的皮,讲述现代夫妻爱情围城故事的电视剧。剧中主要表达的情感观念,实际上是体现了现代女性对于婚姻和爱情的一种独立、独占的态度。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种想法当然无可厚非。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这种超越历史的瑰丽旖旎的爱情故事,无疑是很难发生的。皇室的婚姻关系中,夹杂着大量的权谋与利益关系,真正的情感所占的比重,往往是不多的。实际上,从人类婚姻制度的发展史来看,真正以情感为核心的“爱情婚姻”,取代以利益为核心的“经济婚姻”,也不过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在《如懿传》中,如懿为了她心目中纯粹的爱情努力毕生,最后却没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样的情节设计,反倒是体现了编剧对历史规律的尊重。

兰因絮果
不过,如果我们以今天人的观念去审视如懿的故事,其实不管是影视剧还是真实的历史,当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在经济、身份或权力上处于严重不对等的地位时,是很难构建出平等的关系的。这一点对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体现得尤为明显。
所以,现代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和情感关系中,与其单纯地抱怨“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倒不如更积极地去强化自身。当你的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不管是男人看你,还是你看男人,都会是不一样的风景。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22831.html

联系我们

如果需要五金紧固件产品可以联系我们!

1536906689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56816283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