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各地新闻

媒体评“‘杜甫网红诗’被打假”:小心这种含糖度高的知识

对那些让人感到舒适的、让人觉得爽、觉得畅快的知识,应该多一分小心。真正的知识,永远是冲击人的认知边界的,会让人感到头痛、难懂、生涩、乏味。
这两天,一首挂名杜甫的诗《暮年》被“打假”了。
这首诗出现在多个网络平台上,被冠以“最美最甜古诗词”等名号,并广为传播。随后有专家和网友站出来,指出这首诗与杜甫完全无关。
诗的内容是这样:“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网络平台上传播的《暮年》
不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只凭一种直觉,就能判断这首诗太假了——“你呀我呀”这种表述,翻遍《全唐诗》恐怕也找不出几个;诗里那种“甜腻”甚至“油腻”的表达,也实在不像是古诗。当然更专业一点可以看看体例、格律,这首诗哪谈得上和格律有一星半点的关系?
其实后人创作、挂名古人,在文学史上很常见。当代也不少,此前还有一首挂名李商隐的诗《送母回乡》被戳穿,其影响更大,还进入了不少出版物。
客观来讲,这种现象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伪诗的出现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有意的造假,也可能是无意的讹传,也可能是编辑出版时的失误。所以,考订作品真伪,是文学研究一个几乎会永远存在的主题,甚至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七步诗》是不是曹植所作,《忆秦娥》是不是李白所作,至今还有人在发文讨论。
不过,《暮年》这种伪诗的出现,依然有某种“划时代”的意义。以往挂名的作品,至少要做到比较“像”,风格类似、面貌相近,才会有鱼目混珠的效果。但《暮年》却完全不像,简直是天差地别,但依然被拿来四处招摇撞骗。只能说,一些人对古诗还是有些隔膜,有些所谓国学号、营销号的把关能力实在令人堪忧。
仔细咂摸《暮年》这首诗,会发现它虽然假,但因为“含糖度”很高,还是很让人舒服。诗句很好懂,没有生僻的典故;情感表达很直白,很对当代人吟风弄月的脾胃。这大概是这首诗传播广泛的原因,虽然很不“杜甫”,但确实很好读。
我们今天的知识接受,应该小心这种“含糖度”高的知识。互联网语境下的知识传播,往往意味着低门槛、高渗透,知识不会遵循着严格的学术规范,在充分验证后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知识获取,很有可能是在被迎合、被取悦的前提下完成的。
作为一名文科生,这种伪诗当然骗不到我。但我也爱看一些关于科技、军事、宇宙、国际政治的所谓知识短视频,这些视频里,有没有类似《暮年》的这种乌龙?说实话,我恐怕没什么能力分辨出来。
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我们更应该形成某些防御性的心理预期:对那些让人感到舒适的、让人觉得爽、觉得畅快的知识,应该多一分小心。真正的知识,永远是冲击人的认知边界的,会让人感到头痛、难懂、生涩、乏味。我们不必把轻易获取的短暂刺激,就言之凿凿地当做一种知识。
就像真正的杜甫诗,哪有好懂的。“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读一遍都让人费劲。但伟大的诗句、真正的知识,从来都是从沉思与磨砺中来,不会那么唾手可得。
对待知识,我们应该抱有这种敬畏,把知识获取当作是对精神世界拓展甚至颠覆,准备好承受一份脱胎换骨的“痛苦”。那些让人感官愉悦的“学习”,不妨就当作一种娱乐吧。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58341.html

联系我们

如果需要五金紧固件产品可以联系我们!

1536906689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56816283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