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各地新闻

在“千丘之国”卢旺达,你所见有绿化带的道路都是中国人修的

8月中旬,一场暴雨突袭“千丘之国”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正式拉开了雨季的序幕。
在基加利市郊登高远眺,只见四面层峦叠嶂,雾气氤氲,宛若一幅幅山水画。驱车回市中心的路上,绕过了一座又一座山丘,一路上都是平坦整洁的沥青路。行至市中心附近,戴着口罩的人群下班后脚步匆匆。戴着红色、绿色头盔的摩的司机载着乘客在马路上往来如梭。

▲ 俯瞰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区。新华社记者 刘畅 摄

▲ 俯瞰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区。新华社记者 刘畅 摄记者五年前因报道非洲联盟第27届首脑会议来过卢旺达,当时就被这个“非典型非洲国家”干净整洁的公路和良好的治安环境所吸引。如今再到基加利,发现道路更畅,绿意更浓,景致更美!
卢旺达的公路建设离不开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精心耕耘”。据统计,中国企业修建的公路占卢旺达国家公路总里程的70%。
“我们修的路有自己的特点。你只要看到路中间有绿化带,路两旁有人行道,就基本可以确定这条路是我们修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基加利新机场路项目经理田冲自豪地说道。32岁的田冲在卢旺达工作近10年,可以说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在非洲修路架桥的事业。

▲ 车辆行驶在中国路桥承建的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新机场路上。新华社记者 朱绍斌 摄

▲ 车辆行驶在中国路桥承建的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新机场路上。新华社记者 朱绍斌 摄田冲介绍,他目前负责的项目全称是布格塞拉国际机场路升级改造项目,全长13.8公里,是基加利新机场路的部分路段,目前道路工程进度完成了80%以上。卢旺达为了缓解基加利现有国际机场高负荷运转压力,自2017年开始建设新国际机场。
行驶在项目路段上,记者看到平坦的路面为双向四车道,部分路段有六车道。公路中央的绿化带种上了棕榈科植物,照明路灯高高耸立。行至郊外,公路两旁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甘蔗林。
在项目路段的终点,十余名工人正翻修加固一座老化的桥,一名当地员工忙碌地操作着一台挖掘机,给其他工人运送砂石。田冲说,这台挖掘机颇有来头,它曾在中国路桥承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上“服务”了三四年,2017年铁路项目结束之后被转运到卢旺达,在这个项目上继续“发光发热”。

▲ 在中国路桥承建的基加利新机场路施工现场,一台多年前曾在肯尼亚蒙内铁路建设项目“服役”过的挖掘机,正在新的项目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朱绍斌 摄

▲ 在中国路桥承建的基加利新机场路施工现场,一台多年前曾在肯尼亚蒙内铁路建设项目“服役”过的挖掘机,正在新的项目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朱绍斌 摄早在1974年,中国路桥的前身——中国交通部援外办公室就进入卢旺达工程市场。
中国路桥基加利办事处总经理李剑波回忆起他1989年第一次踏上卢旺达时的情景:当时在卢旺达穿鞋的基本都是富人,农田荒芜,到处是土路,路上也没太多车辆。他和同事们就在那样的环境下开始工作,同时还要应对疟疾等疾病。

▲ 卢旺达小朋友在招手。新华社记者 刘畅 摄

▲ 卢旺达小朋友在招手。新华社记者 刘畅 摄“但经过几十年发展,卢旺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剑波说,除了帮助改善卢旺达的交通状况,中国路桥还一直致力于培养当地人才。目前公司在卢旺达各地项目的3000名员工中,当地员工占比超过90%。
卢旺达人阿纳斯塔斯是新机场路项目的秘书。他告诉记者,在中国路桥工作的近7年时间里,他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友善和无私。他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还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从一开始对道路基建工程一无所知,到如今已能在工地进行工程监督”。

▲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晚高峰时期车辆行人忙碌景象。新华社记者 朱绍斌 摄

▲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晚高峰时期车辆行人忙碌景象。新华社记者 朱绍斌 摄一条条盘旋在“千丘之国”的现代化公路,见证着中卢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合作,也见证着两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双边关系。
上个月,中国政府援助的20万剂国产新冠疫苗运抵卢首都基加利国际机场;本月底,卢旺达还将以主宾国身份参加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据统计,2020年,24家中国企业在卢注册,给该国带来总计约3亿美元的投资,遍及建筑、矿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从设施联通到民心相通再到日益增长的经贸合作,中卢合作深刻昭示着“一带一路”的无穷魅力。
来源:新华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56782.html

联系我们

如果需要五金紧固件产品可以联系我们!

1536906689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56816283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