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各地新闻

线上线下觅知音——古琴名家雅集上海千年龙华古刹

线上线下觅知音——古琴名家雅集上海千年龙华古刹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7月31日电(记者陈爱平、许晓青)“士无故不撤琴瑟”,传承3000多年的琴,被视为高雅文化的代表、文人风骨的体现,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如今,“曲高”已不再“和寡”,古琴正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线上线下“觅知音”。

  7月30日至31日,一场集合了老中青三代琴界名家、16张传世名琴的“盛世和韵”中国古琴盛会在上海千年古刹龙华寺举办。

传世名琴亮相。

传世名琴亮相。

  人们在龙华寺一睹来自民间和博物馆珍贵藏琴的真容。其中,唐琴“大雅”,其曾为苏州拙政园主人旧藏,堪称珍宝;名琴“铁客”是近百年来第一次赴上海参加展演活动;名器“玉玲珑”制作工艺奇特,面板由一寸见方的几个木块拼接而成,称为“百纳琴”;宋琴“云鹄”是古琴泰斗吴景略先生的曾用琴……同样展示的也有当代斫琴技艺,包括当代斫琴人试制的丝弦琴。

  连续两天的四场演出中,既有传统名作,例如百年前“晨风庐琴会”上的曲目《渔歌》及《潇湘水云》,也有“跨界”创新作品,例如京剧移植曲目《夜深沉》等。

  正如古琴与当代斫琴在这里对话,“龙华琴会”展演在回望历史中观照当下和展望未来——参演者中,既有86岁高龄的古琴专家、学者吴钊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先生,中国琴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等,也有正成为琴艺传承中流砥柱的“80后”“90后”,最年轻的一位参演者则只有18岁。

青年古琴家献艺。

青年古琴家献艺。

  主办方在严格落实现场疫情防控举措同时,通过线上直播让国内外古琴爱好者一饱眼福。

  “古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理解古琴,更需要去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丁承运坦言,希望观众们不要将古琴只看成一种技艺或一种音乐形式,而应该将古琴古韵和千年历史文化联系起来。

  市民吴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前来观看展演。她坦言,不期待女儿成为专业琴人,但希望她从小更多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我们欣喜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开始学习和热爱古琴。这也受益于人们更加关注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赵家珍说。她介绍,当代琴人一方面致力于还原和传承那些承载中华历史文化的古韵,另一方面也引入新的弹奏技法、与不同乐器和音乐形式“跨界”,用当代听众喜爱的审美和表达方式,让古琴等非遗项目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古琴专家、学者吴钊(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右)接受采访。

古琴专家、学者吴钊(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右)接受采访。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吴钊寄语,希望古琴所代表的刚正风雅的气节,以及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在人们对非遗项目的守正创新中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54028.html

联系我们

如果需要五金紧固件产品可以联系我们!

1536906689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56816283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