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各地新闻

往后余生,为了袁爷爷,也要好好吃饭

公元2021年5月22日,北京时间13点07分,传说中永无饥饿的彼岸,迎来了一位操着湖南口音的老人。
他刚刚结束向人间播撒幸福的天职,度过了“自由散漫”的九十一年,现在,他要好好休息了。
再无饥馁的中国,会永远铭记“袁隆平”三个字,同时,也不会忘掉他爱吃、爱笑的一生。

大家会记得,他爱吃最辣的川菜;总也离不开水果,最爱吃猕猴桃,也会抱着大椰子开心地吸椰汁;

人送外号“甘蔗压榨机”“西瓜挖掘机”“糖果粉碎机”,超爱吃零食,像个小孩子。

这个爱吃的人,用食粮拯救了一个民族的未来。
现在,我们要让眼泪与时光倒流,回到人间仍有他相伴的每一个年头——
那是他与吃有缘的每一个畅怀时刻,是他永远无悔的快意人生。

众所周知,江西人袁隆平有个川菜胃。
上综艺时,会跟汪涵说自己爱吃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和水煮肉片;

回家会跟厨师要担担面吃,哪怕是超市买的速食装,也一根不剩,吃得开心;
早上自己买的豌豆没有做,还会跟保姆理论为什么不吃豌豆吃荷兰豆,结果还是乖乖吃了荷兰豆……

口味,其实来自他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因为他的学农之路,始于重庆。
他立志学农的原因,也特别呆萌:1936年某天,在湖北汉口读小学一年级的他,参加学校郊游,来到一处私家花园。
看到满树红艳艳的桃子、架上垂下来一串串葡萄,爱吃水果和甜食的袁隆平小朋友,一下确定了自己的志向。
他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电影《摩登时代》,那个小胡子流浪汉的梦:在庄园洋房里,伸手到窗外摘下水果就吃,母牛牵过来挤奶就喝,哇,好美。

那么,长大就学农业吧!
六十多年后,袁隆平面对台下的学生,还吐槽了一下当年的自己:
要是老师带我们去当时真正的农村,又穷又苦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
1948年的袁爸爸,也是这么想的。
那时袁家在南京,他正为19岁的儿子隆平谋划着美好未来:考个南京的重点大学,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吧。
然而,隆平还是要报考农学院:吃饭是人类第一大事,大家都不关心农业,将来人类怎么办呢?
在那个战乱年代,他比无数人中国人都长远的眼光,为自己埋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重庆的求学中生根发芽,他对麻婆豆腐和鱼香肉丝的热爱,大概也是在此养成的。
有人看见他在南岸,捧着一包炒花生米边走边吃,也有人看过他在北碚小摊前扒拉一碗担担面。不过,他更多还是出现在图书馆和田间地头,精神食粮,和其中变化出的物质食粮,是他真正的天地。

天地在1960年突然震荡。经历过那一年的中国人,永远忘不了对饥饿的恐惧。
千里赤地的饥火,延烧到袁隆平任教的湖南。那时最饿的是大小伙子,30岁的袁老师实在受不了了。
为了省粮食,大家想办法做“双蒸饭”,米饭蒸好加小苏打再蒸一遍,米粒能膨胀一半,可吃下去饿得更快!
后来,在一次下乡生产锻炼时,生产队干部跟袁老师提出了改良稻种的想法。他决心培育杂交水稻。

一次次看到希望,又一次次实验失败,他排解挫败感的方式,也格外有特点。
实验失败后遇到同事,对方安慰的话还没说出口,他先大手一挥:我请你吃顿好的!
什么好吃的呢?一盆红薯、一盆萝卜,当年中国人看见这俩东西,胃里都冒酸水。
面对这一红一白,袁老师跟同事聊起了自己最爱吃的麻婆豆腐和鱼香肉丝,两个人越聊越饿、越聊越馋,竟把这两盆吃了个精光。
不知他用了什么活色生香的语言形容这两道菜,大概他当时一定沉浸于脑海中的香辣,让人相信连木盆都会好吃。

沉浸和专注的人,总是充满魅力,哪怕他讲课用衣袖擦黑板,忙到躺在稻田里,抱着书本睡觉。
于是,他的爱情来了:在大家的撮合下,附近农技站的女干部邓则,与这位除了不修边幅,哪里都光芒闪烁的袁老师谈起了恋爱。
也许在那个年代,属于他们最大的浪漫,就是在职工篮球赛上,袁老师一把拉住邓则:别打啦,我们先去领证,这个比较重要!

后来,袁隆平学会了炒些妻子爱吃的菜,很简单,就是西红柿炒鸡蛋、炒豆芽什么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道菜,袁爷爷为邓奶奶炒了一辈子。
因为他们家的厨师说,老爷子西红柿炒鸡蛋一直做得超好吃,炒一盘豆芽端上桌,大家都要抢光。

虽然袁老在吃上从不讲究,但他也有一样不吃:香蕉。
还是60年代,在实验屡次失败下,袁隆平背上了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带两名学生前往广东、云南、海南等地育种。
没想到在海南遭遇地震,师生三人舍命护住稻种,食粮却全毁了。没办法,只能吃香蕉充饥,足足吃了四个月,都吃伤了。
不过,爱吃的人绝不会就此躺平,当时袁隆平发明了一道奇菜:酱油炒木棉花。世上靠吃木棉花成功的科研成果,大概也只有杂交水稻了吧。
1975年,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制成功,1981年,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授予发明人袁隆平等人特等发明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例。
从此,无人不识袁隆平。

此时他已51岁,所以,从80后、90后知道他的第一天起,他就是大家的袁爷爷啦。
由于劳累和不规律饮食,袁爷爷患上了神经性胃肠疾病,疼起来连水都不想喝。不过,他后来发现了两种止痛良方:
胃疼时就吃糯米粑粑,闹肠炎时,最美味的良药,永远是邓奶奶为他熬的杨梅罐头。
此后,他依然为中国人的饭碗操心,不断试验产量更高、更美味的新品种水稻,把专利交给国家,也传授给前来学习的外国友人。

曾有一位外国学生,天天上课都超开心。因为在他的国家,大米全靠进口,每次课上试吃米饭,都打了一次奢侈的牙祭。
袁老用自己的才智和汗水,让中国人再也不用担心过上这种日子。
非洲朋友叫他“father”,有人预估他身价过千亿,可他还是只穿最便宜的衬衫和皮鞋,领带在地摊上买,也还爱吃最普通的东西。

有一次老两口在香港,袁老想给老伴买只手表,进店一看,太贵了,赶紧出来,可又觉得有点歉疚,只好剥了一块山楂片喂给她。

▲成为“90后”的第一天,第一口蛋糕一定喂给老伴
袁老人生的最后几年,无疑是幸福的。至少在享用美味的片刻,他可以短暂放下对粮食的忧患。
用大米喂饱中国的他,其实不太吃米饭。但他从不浪费粮食,永远吃到碗里一粒米不剩。
作为祖籍江西、身在湖南的嗦粉达人,每天早饭最爱的就是米粉,当然还有杂粮粥、粽子和鸡蛋,还是那些朴实却有用的营养。

也有些不能吃的,比如肥肉,作为一个注重身材的“90后”,可不能变成肥宅哦。

别看吃糖吃得满口假牙,啃起甘蔗依然超快,那是他在海南困苦时期练就的功夫。
爱打麻将、爱打排球,偶尔也会为了一些小事开心,比如看到超市米价,开心地溜达着离开。毕竟他的超级稻,味道可不输80块一斤的日本进口米呢!

▲每次在超市被偶遇,都是在食品区
最终,他缓慢的脚步停在了科研一线。长沙全城的菊花一夜断货,而在他离世的医院门口,除了鲜花,还有三束水稻。

其实,就在那一刻,袁老另一项伟大的发现也已完成,其意义不亚于东方魔稻。
那是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寻仙求道也得不到的东西:
某种意义上的不老与长生。
永远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不迷失、不气馁,为每一项有用的成就欢庆;
保持开放的心态,通过学习与努力更新自己,永不服输、永远年轻;
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为有限的人生达成一种无限的延续;
热爱功名利禄之外,最踏实的人生,包括每一顿饭,和每一个爱自己的人。

这一发现的过程,持续了九十一年,对那位永远年轻的发现人而言,每一年都是盛年。
一个人只要还被人记得,他就不算真正离去。
当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吃饭、好好生活的时候,那位快乐的老爷爷,从此得到了永生的祝福。

© 新华社
往后余生,为了袁爷爷,也要好好吃饭。
因为中国的每一粒米,都是他生命的一种延续呀。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51843.html

联系我们

如果需要五金紧固件产品可以联系我们!

15369066891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56816283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